东晋霍承嗣墓壁画景区攻略:
霍承嗣墓于1963年春在昭通县城西北后海子中寨发现,该墓壁用石条镶砌,平面呈正方形,顶为覆斗状。墓石顶棚与四壁上绘制了丰富的彩色壁画,并分别题有隶、楷、行三体的款识多处。四周的壁画,又分上下两层,中间有带形图案为界,下层图画内容,多反映现实;上层多属神话。霍承嗣壁画墓的年代在云南的壁画墓中不算最早,但画面却是最完整者。为保护这一难得的绘画作品,有关部门将墓室整体迁建于昭阳区城内今昭通市第三中学校园内。
北壁(墓室正壁)下层正中绘一正襟危坐人物盘膝座于高台之上,人物像的比例十分明显地大于其左右和东、南、西三壁的人物,突出地表明其墓主地位。墓主左手一侧依次绘旄节1个、侍从1人、华盖2顶、旗幡3个、团扇2把、矛2把和戟2把以及安插这些器物的木架1个;右手一侧稍上为八行墨书铭记,内容为墓主生前所任官职、籍贯、享年等,铭记下往右依次为跪拜女童1人和侧向墓主而立的侍从4人;高台前左右各绘呈斜向站立的家丁7人。
东壁(墓室左壁)下层分上下两个行列。上方描绘的是持幡队列,共有13人,均双手持幡戴元宝式黑帽;下方绘骑马持矛队列,马呈缓行或站立姿态,现仅存图像5个。
西壁的上方,主体为龙,龙前有一女,左手持草,傍题“玉女以草授龙”,龙后有鸟、兽、楼阁,约与东壁对称。下绘人,又分为四排,第一排,武士执曲柄长刀13人;第二、三排,绘披毡、赤足、蝌头人像27人,似为彝族先民打扮;第四排为骑马武士,存4人。这一组图画,系由汉族、彝族组合而成,看来,霍家的“部曲”(属于是私人的武士或奴仆),既有汉族,又有彝族。
南壁(墓室前壁)石门上方正中绘一屋顶,屋顶上之瓦片清晰可见。屋顶之西南侧绘一身披盔甲右手持刀的守门武士,其旁墨书题字为“中门侯”。武士西侧与屋顶同高之处画形似“米火”二字的变形图案。
整个壁画,技巧虽然不高,但从反映的内容看,却有多方面的价值。从绘画上看,作者注意经营位置,墓主造型高大,而其他人物则有意缩小,主从关系鲜明;各种颜料的运用,且历千余年而不退色,可见配料、着色上的水平。从军事上看,“夷汉部曲”的形象、铠马、戈矛、弓箭的配备,均为珍贵的资料;从墓中人物所显示的等级、尊卑关系,以及各种神话宗教图案的出现,可以窥见晋代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若干侧面。
壁画虽分绘于四壁而独立成章,但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整个壁画,技巧虽然不高,但从反映的内容看,却有多方面的价值。从绘画上看,作者注意经营位置,墓主造型高大,而其他人物则有意缩小,主从关系鲜明;各种颜料的运用,且历千余年而不退色,可见配料、着色上的水平。从军事上看,“夷汉部曲”的形象、铠马、戈矛、弓箭的配备,均为珍贵的资料;从墓中人物所显示的等级、尊卑关系,以及各种神话宗教图案的出现,可以窥见晋代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若干侧面。从所绘内容看,应是为墓主举行的超度祭祀场面。汉晋时期,霍氏家族乃大姓望族,史载南部参军霍戈(即霍承嗣的先辈)“甚善参毗之礼”。所谓“参毗”,即佛教的一种仪式,大多用于超度亡魂。据此,从北、东、西3壁人物列阵而行的情景,再结合铭记题字“魂来归墓”之语,都可说明壁画反映的是超度亡魂的场面。
地址: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交通路线:游客可从昭通市乘坐开往昭阳区方向的班车,到达昭阳区后,可驾车前往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