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谷江村(卡乌村)
时间:2017-11-06 11:37:37   已有人关注
卡乌之名来源于汇入清水江的丹寨石桥清江河,苗族古语称之为“卡凹”、“卡欧”。“卡”为苗语对仫佬人的称呼,“凹”、“欧”均为苗语的水或河流之意,“卡凹”、“卡欧”意为仫佬人的河。今之卡乌嘎闹苗寨苗语称“卡凹络绸”,包含“络绸”(意为众多人员来往穿梭的码头)和“昂略”(意为人家较多的大寨)两个片区。
卡乌村地处苗岭山脉脚下清水江畔,最高峰猴子岩海拔1358米,总体气候温和,适宜粮食、水果、药材等植物生长,上至苗岭两侧陡坡,下至清水江沿岸,各种苗药随处可采。历史上为桔橙水果生产基地和中药材原料集中输出地,通过卡乌大码头输送到上至都匀、下至湖南洪江等地(养心区、药浴谷等主体工程修建及装修)。
地址:麻江县卡乌村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参考路线:从麻江汽车站进入凤凰大道,行驶160米;左转,进入迎宾北路,行驶680米;请直行,从迎宾北路到沪昆高速,行驶340米;靠右前方行驶,进入沪昆高速,行驶21.2公里;靠右前方行驶,从沪昆高速到沪瑞线,行驶440米;请直行,进入沪瑞线,行驶280米;右转,进入台下线,行驶17.1公里;左转,从台下线到药谷江村(建设中),行驶5.9公里;到达药谷江村。
附近推荐景点
-
丹寨万达小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城东湖湖畔,是以少数民族传统特色建筑为基础,以非
已关注2307人
-
云台山据说去巧了能看见云海,整个景区很大,完全走下来要一整天。景区里没有专门给卖东西
已关注1485人
-
高要梯田在都匀通往丹寨的高速公路的边上,有一个专门为过往车辆停泊的观景点。梯田从山
已关注1385人
-
杉木河是贵州省旅游的精华部分,是在深山峡谷里未被污染的河,水清澈,下面的石头清晰可见,号
已关注1336人
-
西江千户苗寨虽然是一个发展得很完善的旅游区,但是还保留了苗寨该有的风味,苗寨人都很友
已关注1245人
-
肇兴侗寨是由仁义礼智信五个团组成的,每个团都有一个自己的鼓楼和花桥,晚上有好多人在花
已关注1051人
-
镇远古城水上游,晚上河两边灯火阑珊,值得一游,50元40分钟,拍拍照留念。河上很平静,没有风浪
已关注498人
-
岜沙苗族很大,特别有韵味,边走边看,看到有阿婆在弄鱼干,洗菜烧饭,还有小孩子在嬉戏玩耍。中
已关注392人
附近热门景点
-
蓝梦谷距离下司古镇17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蓝莓种植区,有最完整的蓝莓产业文化展示区,有
已关注2935人
-
苗侗风情园的侗族鼓楼,造型独特,木质结构,建筑工艺精美,很有特色。还有苗族风雨桥,那可是苗
已关注1049人
-
凯里万寿宫坐落在凯里老街中段,大阁山隧道上方,地处闹市区。是凯里城区重要的古代建筑。
已关注1017人
-
香炉山集聚山水之灵气,保留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始味道。景区闹中取静,漫步其中,让人可以感
已关注767人
-
野洞河是重安江的主干支流,景区的环境真的很舒服,水很清澈,那个山洞很有特点,给人一种身临
已关注653人
-
报京侗寨的房屋造型和用途,别具一格,保留着传统干阑式风格和用途。在追求越洋越好的今天
已关注181人
其他景点
-
蓝梦谷距离下司古镇17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蓝莓种植区,有最完整的蓝莓产业文化展示区,有
已关注2935人
-
乌羊麻苗寨乡村生态旅游风景区是贵州旅游必去的、值得去旅游的,环境优美、安静,是都市人
已关注2768人
-
卡乌之名来源于汇入清水江的丹寨石桥清江河,苗族古语称之为卡凹、卡欧。卡为苗语对仫佬
已关注940人
-
水落滩瀑布位于碧波乡岩下河,距县城12公里,湘黔铁路从其北侧400米处通过。瀑布总落差70
已关注899人
猜你喜欢
-
前后万古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地处南昌
已关注0人
-
源头古村风景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源头村,始于明代洪武年 间,距今700多年。是
已关注2人
-
马头石大屋村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马头石村文化广场,俗称“九厅十八井”。据《
已关注1人
-
桃源村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桃源建村,始地南宋淳祐六年(1246)至今约800年,为陈
已关注3人
-
燥石村风景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又名文溪村,距今有400余年的历史。燥石村现有民居
已关注1人
-
麻浩渔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凌云路中段2435号乐山大佛景区内,是一座造型独特的船型
已关注1人
-
南溪古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花园里乡南溪村南溪古寨景区内,古寨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已关注1人
-
腊元古村陈应元故居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笆篱镇腊元古村,为尖山顶垂脊墙的清代砖木结
已关注1人
-
腊元古村博士公祠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笆篱镇,是后裔用来祭祀第十代族祖博士公的一座
已关注3人
-
腊元古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笆篱镇,古村落始建于明代,至今仍保留200多幢清代中晚期
已关注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