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印象:灵源箐,又名观音箐,世外桃源般恬静,在这里禅坐一定会让自己的心灵净化。到灵源寺,一是看寺区颇有特点的布局建筑,二是看闻名遐迩的石刻观音像。石刻观音像不仅在绘画、镌刻工艺方面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而且在永胜地区的地质地震方面,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灵源箐(观音箐)简介:
灵源箐,又名观音箐,位于永胜县城三公里处,是滇西名胜古迹之一。
灵源寺区上下,古木参天,清秀迷人。主体建筑有正殿观音阁,殿右真武阁,殿东人天阁。正殿上面环山腰有摩云亭、修真亭、栖震阁,或明或暗,或隐或现,出没于古树花竹之间。自古以来,游人络绎不绝,题咏书怀,赞美抒情者所在多有。或刻于石,或匾于廓,或联于正偏各殿,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游人步入寺区,迎面所见是凤凰展翼似的慈云坊,潺潺急流的乌龙池,古木菇郁的香炉峰。走过观澜石桥,便见两山横夹,一水中分,峭壁悬岩,茂林丛竹,观音阁、人天阁、真武阁依山临水分布,栖霞阁、摩云亭、修真阁、三圣宫错落山腰,二十多座殿宇亭阁组成一处佛道同归的建筑群。
正殿观音阁,依岩就势而建,全为土木结构,三柱落地,斗拱叠架,外作重檐二层,巍然耸立。阁内巨石上刻有观音像,据传是宋代北胜州高土司从中原购得吴道子画像,命工匠按原本摩岩石刻并建盖寺庙的,至今千余年仍然保存完好。
永胜石刻观音像,在绘画、镌刻等方面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具有珍贵的价值,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观音箐霄寺观古迹及清幽迷人的景致,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游览景观。看到这尊仪态万千的石观音,你或会联想起金庸在《天龙八部》里描述的那尊在大理国境内、真人般的石美人。
寺内石刻观音像178厘米,宽75l厘米,像旁注有"唐吴道子笔"字样,造型美观,镌刻细致,立体感强,栩栩如生。明代以来,远近游客常来拓摹此像。
寺箐东部,人天阁前的山麓,有一石碑,大书“灵源”二字。原是云南巡抚谭尚忠题写的。笔迹猷劲,气势逼人,笔墨功夫达到了很高境界,游人观之无不叹其佳绝。
观音阁的左后角,有一幅高180厘米,宽150厘米的摩崖古碑,醒目楷书“洪济”二字。傍观音阁东南部的石壁间,有不少的石刻诗文,如清末皇族永北厘舍总办、书法家觉罗明图,姚州举人赵鹤清;在永北府门任职和旅游的名士贵州李大勋、楚兆李仁华、京兆高权中、苍洱王纲以及民国滇军军长张汝骥等均有遗墨留世。
灵源箐寺区上下,建有石拱桥两座,上桥名碧溪,下桥名观澜。现存碧溪桥是1941年在旧址上重修的。现存观澜桥始建于明代,重建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高约10米,上有石档可凭眺望。灵源河纳上游溪水,流入桥下,奔向乌龙池。乌龙池又名黑龙潭,春冬之际,水浅流绶,其声涓涓;夏季泛涨,形如匹练瀑布。
灵源观音阁是永胜城区唯一留存的佛寺,自古以来香火鼎盛,游人众多,刻石留念者,刊刻匾者,抒发感情,各表其志,至今尚有不少遗存。1988年政府拨款、各界集资整修,其貌焕然一新。近年又建集休闲、娱乐、食宿为一体的灵源山庄,提供人们进行钓鱼、野炊、烧烤、卡拉OK、象棋、扑克等多项活动。
位置: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城东郊壶山西麓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10元
自驾路线:永胜县出发,进入文明南路,行驶60米右转,进入吉庆路,行驶140米直行,进入灵源南路,行驶1.4公里进入环岛,从灵源南路到羊坪线,行驶440米直行,进入羊坪线,行驶1000米灵源箐观音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