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寺简介:
史载,金光寺始建于明崇祯戊辰年,即公元1628年,由梵山和尚募化四方所建。金光寺掩映在一片绿树丛阴之中,寺周围遍布参天古树,苍松木莲染成葱翠的木海,奇花异草,芬芳四溢,是稀有的木莲花生长区,以古刹金光寺而得名。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因而游人稀少,格外清幽。
自明清以来,金光寺在滇西地区一直久负盛名,被誉为“滇西名胜”。到明朝末叶,金光寺寺庙群形成了空前极盛时期规模,有僧房36间,以金光寺为中心,周边建有9庵18寺,钟磬之声,广布十里。几百年来,香客络绎不绝,许多佛门弟子都来入山朝拜、读经念佛,时逢庙会则有上万人登临此地。
原金光寺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据说由大雄宝殿、藏经楼、万佛堂鼓楼、钟鼓楼、两厢的七格楼、高殿僧尼舍组成,建筑面积约6450平方米,规模宏大,布局得体。建寺约60年,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为火所焚。由于岁月的剥蚀和人为的破坏,如今大部分寺院都已是残墙断壁,荒草萋萋,只有金光寺得以幸存下来,寺内所藏文物也所剩无几,与盛时相较已判若天地。现有大雄宝殿、藏经楼、厢房等,所收藏文物以大藏经、经书木刻印板和浮雕通花殿门较为著名。
据说金光寺寺址是神灵点化的,立佛门的开山老祖(民间对金光寺第一代祖师的称呼)首先建寺于大顶山腹中,寺建成后并无安宁,白天鸟兽成群围着寺院狂鸣怒吼,夜晚,狂风呼啸,地动山摇。道行高深的开山老祖悟到此地非佛址之处,便上奏文书,请佛祖指点迷津。一天深夜,宝台山上空万道金光,数不清的金鸡从西面群山中飞过金鸡河往东面山而降,天空中的万道金光慢慢收敛成一个硕大的火球飞临金光寺上空钻入地下。开山老祖率众弟子找到火球钻地的四方台,果见此地气势不凡,形如卧虎雄师,又似蛟龙腾跃,四面群山拥贺。远眺莲花山峰耸峙,绵亘中拥戴着岸然坐立的大顶。再端大顶之貌,原是佛家至尊弥勒佛。开山老祖并选定在此建寺,几年后形成规模。因金光指引,故名“金光寺”。寺院建成后,再无地动山摇的震撼,也无禽兽的侵扰,古老的寺院沿袭至今,成为了宝台山一个主要的历史文物景点。
寺门正上方,高悬着腾冲县文化名人李根源先生亲笔题写的“滇西名胜”四个大字。徐霞客曾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游览了金光寺,并在《徐霞客游记》中这样写道:“寺创于崇祯初元,其先亦丛蔽之区,立禅师寻山见之,为焚两指,募开丛林,规模宏敞,正殿亦南向,八角层甍,高十余丈,址盘数亩。其脉自东北圆穹之顶,层跌而下,状若连珠,而殿紧倚之……”此外,明代文化名人杨升庵、担当、李元阳等,都曾多次登临宝台山并留下了珍贵墨宝。可见当时金光寺早已闻名中外。
金光寺经明、清至民国都在不断修复,代代相传,后于“”毁于一旦。寺内原来收藏的文物较多,传说曾收藏有完整的藏经全套。公元1949年后,1963年经县政府文教科清点,尚存三千六百一十六部,八千六百四十一卷。后大部分在“”中被“造反派”和“红卫兵”破毁,现仅存四十二部,五百二十卷。寺内的各种塑像亦完全被破坏,仅存缅玉佛像一尊,高四十多厘米,重三十余斤。幸有当时民间胆识之士保护,寺内还完整地保存有明代的转轴浮雕通花殿门42扇,高丈余,厚6寸,全部选用优质木材镂空雕花。上雕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卉,以及许多众口相传的佛经故事。雕工精细,刀法圆熟,构思奇巧,栩栩传神,曾有“一两刨花一两银”的称誉,是极为难得的艺术珍品,由此也可窥见明清时代的工艺水平。另外,寺内还存有《立禅和尚语录》一卷,木刻经板17块,签板若干块,石碑两块。寺院的拱顶和墙壁之上,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以来的各种字画。
位置: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境内西南边陲的木莲花山中
景区级别:AAA景区
电话:(0872)3662899
开放时间:9:00-18:00
门票:免费
交通路线:从永平县道金光寺没有直达的班车,可以从县城坐微型面包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