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岩在县城北边高高的架梁坡下,有一悬崖名叫马家岩。马家岩古称榜山或揭榜山,在一崖壁泛白处距地约20米,有高4米、宽3米的朱色“中”字。据嘉庆《黄平州志》记载,此乃黄平籍清代近士王枟所书。
王枟一家六代有12人中近士、举人,被誉为“五子登科”,是黄平真正的名门名人,其写“中”字是取“中榜”之意,高悬于崖上让人一揽无遗,目的是激励后人勤学、治学,以搏取功名光宗耀祖、报效国家。
虽然在县城生活了二十多年,也在各种资料史迹中对此有一些粗略的了解,但一直没有身临其境去感受过它。公元2009年1月30日,农历己丑年正月初五日,一个阳光明媚、暖意融融的日子,趁着假期、趁着刚过完年还没消失的好心情,带着几分敬仰、几分好奇,决定独自去探访它。
这就是马家岩全景。从远处看,它由两处完全相连的崖壁组成,在冬日的阳光照耀和蓝天映衬下,雄壮的身姿显得那么伟岸,那么神秘。岩下依崖而建的,是一栋栋农家小屋和近年来时兴的农家乐休闲山庄。
马家岩就在县城的边上不远。中午,我手提照相机,身挎摄影包,顺着开发区的新大道,穿过正在建设的颐景园商住区,趟过就要治理的苗里河,再沿着田间小道走上一、两百米,不过二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它的脚下。通向崖上的路有好几条,由于不知道摩崖字的具体位置,只好选择从最熟悉的龙泉酒家山庄的旁边这条小道开始爬山。
其实这些所谓的路都是一些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路面要么是自然生成的石头,要么就是泥、草地,全是崖下的农民到山上种地和放牛时依山势选择后长期走出来的。行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不能不令想起鲁迅那段关于路的名言:“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上行了大概200米,到了半山腰,已经是气喘吁吁、背冒热汗了。坐下来小憩了一会,环顾一下左右,正好左边有一块农民种菜的地,地边还算平坦,象是经常有人走过的样子。管他的,先从这里进去吧!果然,走过菜地,一条沿壁前行的小径出现在眼前。由于是冬季,干枯的枝叶、茅草铺满了小径,人走在上面感觉很松软,象走在地毯上一般,很是舒服。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交通参考路线:从黄平汽车站到飞云路,行驶270米;左转,进入飞云路,行驶1.5公里;向右前方行驶,进入河滨路,行驶90米;到达马家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