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允缅寺景区攻略:
广允缅寺,俗称学堂缅寺,是位于沧源县城勐懂镇大街北侧的一个寺庙,距今有330多年历史,是清政府调停耿马土司内讧,册封罕高荣为土司的时代所建,对云南省西南地区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有重要影响的寺院之一。 广允缅寺集建筑、雕刻、绘画等特色于一体,融汉族、白族、佤族和傣族的佛教文化于一身,在历史、地域、文化和宗教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
广允缅寺现还保存有大殿、门等其他建筑。寺院占地2200平方米,主殿为穿斗式木架结构。整座大殿由主殿堂和突前的亭阁组成。大殿前面两侧为灰色的短墙,既庄严,又富有生气。亭阁是通向主殿堂的过厅。亭阁呈四方形,五重檐歇山顶,檐下饰斗拱,五重上朓,顶部雕刻云纹。远观亭阁,那飞檐起翘的殿角,有如数只大鹏展翅于殿堂之上,甚是壮观。特别醒目的是亭阁前方两根红色木柱上的盘龙。这是两条倒悬的木雕巨龙,龙尾在上,龙身盘柱而下,龙首高昂,一足前伸,一足踏木质镂空的云座,梁柱上朵朵形态各异的木雕祥云,缭绕其间。精雕细刻,作工上乘,形态极佳,堪称木雕艺术中的精品。
紧接亭阁的殿堂,第三层檐下的侧面和背后,形成殿堂四周的围廊。殿堂前的六扇门窗为透雕装饰。门梁上有17扇透窗,外围由10扇矩形透窗组成,中层有6个矩形透窗,中心为一正方形透窗,中央有一小龙盘于镂空的窗孔间,别具一格。窗上雕有各种花卉、山川等图形,雕刻的组合图案也不相同。各窗饰以各种色彩,斑斓缤纷,很是美观。门梁下六扇门的雕刻更是精细。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有较大区别,上段为多层镂空透雕,第一层面上雕双狮、飞鸟、彩云等;第二层面为花卉;第三层面为剔透的格子。下段不透雕,刻以花卉动物。
寺内规矩入殿必须脱鞋,且不得拍照。殿内并列六根金色大柱,撑顶穿梁而立。正中连台上,供奉释迦牟尼的全身象,佛像发呈尖塔状,两耳及肩,慈眉善目,仪表祥和,胸前无繁饰,束腰,跌跏跌坐。属典型的缅、泰上座部佛教的佛祖法身像。佛像上为拂伞,前面悬挂有佛幢、佛幡,在佛伞、幢、幡上贴有各种图形的剪纸,五光十色,琳琅满目,为殿宇增光添辉。佛桌两侧稍向上翘,桌侧浮雕花卉、玉龙、鸟等图案,以两个狮雕充当其脚。殿顶铺木板,饰浅浮雕像图案,并饰有贴金滴水图案。整个天花板、大柱上、门窗上均遍刻花卉、菱形、方格形、六角形等勾连图案,使我们如在浮雕艺术的海洋中。全部浮雕,刀法细腻,造型美观,展示匠人们的高超技艺。
高挂在佛寺里由剪纸制成长长的幡,是傣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专门用于佛寺,用各种颜色的纸剪出象、马、鹿、牛、龙等等。环顾大殿四周,在梁枋门柱上,在天花板上,都饰有彩画图案,题材多为山水、人物、彩云、花卉和动物。同种组合类型的图案,在殿内其他柱子上也频频出现,给这庄严肃穆的佛殿,增加了几分活力。这种图案称为刻板漏印“金水”图案,是傣族地区佛寺的特有装饰,其制作方法与汉族的彩绘相似,先用黑漆作底,再涂红漆呈暗红色的底面,将图案贴底面用刻漏印的方法印上,然后在楼空部分贴上金箔或刷上金粉,晾干后揭去纸板即得图案。
大殿墙面绘有10幅彩色壁画,其中两侧正台的6幅,宽均为3米,高2.1米;另4幅就木格窗而布局;大殿佛台两侧的较小,宽仅1.3米。总面积约48平方米。具有传统中国画的风格。除两幅画的内容属佛传教故事外,其余八幅均为风俗画。画面中有楼阁、城池、园林等;人物有达官贵妇、侍女仆役、文官武将、兵丁、乞丐……人物的服饰多样,达官贵人的穿戴,多像明朝的打扮;武士的马蹄窄袖上衣、顶带等衣着,是典型的清代服饰,其中部分妇女的穿着,与现代沧源、耿马一带的汉、傣妇女的着装相似。壁画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风土人情、礼仪制度、阶级关系、建筑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广允缅寺的壁画反映了当地的社会风俗和人物的情况,具有历史、宗教、民族、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除自然磨损外,为保证其自身文物研究价值,管理部门均未对其作任何人为性修补,原状如初。在寺内至今还保留有一建寺时佤族同胞赠送给傣族的一个大木鼓,它验证并见证了沧源的民族团结历史。
位置: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董镇内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交通路线:沧源县法院——耿沧二级公路——广允路——广场路——广允缅寺